|
戴黎刚博士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职务: 研究中心: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办公电话: 地址: 邮编: 邮箱: dlgang@163.com |
|
戴黎刚博士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职务: 研究中心: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办公电话: 地址: 邮编: 邮箱: dlgang@163.com |
戴黎刚,福建仙游人,1975年出生,博士,教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复旦大学、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以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刊于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当代语言学》、《方言》、《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修辞学习》、《语言科学》、《汉语学报》、《语言研究集刊》等刊物。已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1篇,国际权威索引SSCI、A&HCI收录4篇。
曾经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主任、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负责人。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历史语言学、汉语方言学
1999—2002,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
2002—2005,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
2002—2005,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2005年)。
2005—2010,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2007年)。
2010—至今,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2年)。
2011—2012,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究)。
2017年,加入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7年,担任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
2018年,入选浙江省社科联专家。
2018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同行评议专家。
2021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家组专家。
1、复旦大学光华奖,复旦大学,2004年。
2、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复旦大学,2006年。
3、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上海市教委,2006年。
4、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教育部,2007年。
5、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2009年。
6、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人民政府,2012年。
7、浙江工商大学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8、2015年起,多次受邀参加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投票。
1、《汉语方言学》。
1、《现代汉语》。
2、《语言学概论》。
3、《古代汉语》。
1、戴黎刚 2007 《闽南话曾摄、梗摄读为-n/-t韵尾的历史层次及其来源》,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35, No.1。SSCI、A&HCI收录。
2、戴黎刚 2013 《闽东周宁话的变韵》,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41, No.2。SSCI、A&HCI收录。
3、戴黎刚 2019 《潮州话古浊去字今读分化的原因》,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47, No.1。SSCI、A&HCI收录。
4、戴黎刚 2007 《闽东周宁话的变韵及其性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8本第3分。A&HCI收录。
5、戴黎刚 2007 《莆田话〈新约全书附诗篇〉(1912年)所见音系》,《中国语文》第1期。
6、戴黎刚 2008 《闽东福安话的变韵》,《中国语文》第3期。
7、戴黎刚 2011 《早期福鼎话的两类撮口呼》,《中国语文》第6期。
8、戴黎刚 2023 《闽东方言介音对变韵次序的影响》,《中国语文》第5期。
9、戴黎刚 2007 《福安话撮口呼的消变》,《语言学论丛》第36辑。
10、戴黎刚 2011 《闽东宁德话的变韵》,《语言学论丛》第43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3月。
11、戴黎刚 2007 《历史层次分析法——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当代语言学》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7年7月。
12、戴黎刚 2005 《莆仙话两类撮口呼的来源——兼论原始闽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方言》第3期。
13、戴黎刚 2010 《福州话声母类化例外的原因》,《方言》第3期。
14、戴黎刚 2013 《陈祖蔚抄本<安腔八音>的韵母系统》,《方言》第2期。
15、戴黎刚 2016 《19世纪福州话的声母类化》,《方言》第2期。
16、戴黎刚 2018 《福安话零声母自由变体的音位化历程》,《方言》第1期。
17、戴黎刚 2017 《晚清的官话音系及其性质》,《古汉语研究》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018年第1期。
18、戴黎刚 2005 《闽语果摄的历史层次及演变》,《语言研究》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5年10月。
19、戴黎刚 2017 《蛮话清音返浊的类推机制》,《语言研究》第4期。
20、戴黎刚 2019 《龙岩话曾、梗摄in/it音类的产生机制》,《语言研究》第3期。
21、戴黎刚 2009 《再论汉语声调的借贷原则》,《语言科学》第1期。
22、戴黎刚 2013 《受变和自变的融合——一种特殊的历史层次》,《语言科学》第4期。
23、戴黎刚 2016 《再析若干南片闽东话的变韵》,《语言科学》第3期。
24、戴黎刚 2019 《龙岩片闽南话特殊声母g的由来》,《语言科学》第5期。
25、戴黎刚 2005 《“博士”、“博士生”相混的现象及其原因》,《修辞学习》第1期。
26、戴黎刚 2009 《再论阶曲线理论与同源判定》,《汉语学报》第2期。
27、戴黎刚 2018 《北片闽东话变韵的判定与描写》,《汉语学报》第4期。
28、戴黎刚 2007 《同化还是异化——关于浙南吴语特殊音变的解释》,《语言研究集刊》第4辑。
29、戴黎刚 2008 《闽南话鼻化韵的历史演变》,《语言研究集刊》第5辑。
30、戴黎刚 2011 《原始闽语撮口呼音类的构拟问题》,《语言研究集刊》第8辑。
31、戴黎刚 2017 《霞浦松城话的连读变韵》,《语言研究集刊》第18辑。
32、戴黎刚 2024 《勾漏片粤语四会话、广宁话、开建话的变韵》,《语言研究集刊》第33辑。
33、戴黎刚 2004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述评》,《北方论丛》第3期。
34、戴黎刚 2009 《仙游话后缀“哥”小议》,《莆田学院学报》第1期。
35、戴黎刚 2006 《福州话在莆仙话内部的扩散》,《上饶师范学院学院学报》第2期。
36、戴黎刚、张志梅 2006 《莆仙话可见的鼻冠塞音及其历史演变》,《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37、戴黎刚 2022 《宁德虎浿话的变韵》,《现代语文》第3期。
38、戴黎刚 2022 《闽语仙游话浊去字例外读阴去的性质》,《莆田学院学报》第4期。
39、戴黎刚 2024 《语言接触的对应借用与结构借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第1期。
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2006年,主持。
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闽东话语音的比较研究》,2011年,主持。
3、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闽东话语音的比较研究》,2011年,主持。
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闽东方言的音变研究》,19YJA740008,2019年,主持。
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闽语的特殊音变现象研究》,21BYY015,2021年,主持。
1、《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
2、《地方戏曲音韵研究》(合著,游汝杰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5月。
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访问本教师主页 总访问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