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立平博士 教授 |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
学科: 职务: 研究中心: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 办公电话: 地址: 邮编: 邮箱: |
|
俞立平博士 教授 |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
学科: 职务: 研究中心: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 办公电话: 地址: 邮编: 邮箱: |
俞立平,博士,教授,博导,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已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级以上期刊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CSSCI论文300多篇,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收录1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9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其他教材9部。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及其他省级课题9项。1998年创办全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
策划“西湖文科评价”,发表《中国高校文科发展评价报告》,对中国所有本科高校人文社科进行评价与排名。策划《中国城市健康生活发展报告》《中国海港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等。
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被评为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优秀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接受《NATURE》杂志、英国THE大学排名、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专访。
兼任全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十四五”学科组评议专家。
担任《计量与评价》辑刊副主编,《科技情报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报》《情报工程》期刊编委。《Journal of Informetrics》、《Information Discovery and Delivery》、《中国软科学》、《南开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研管理》、《情报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资源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现代财经》、《软科学》、《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期刊审稿人。
主要学术贡献:
第一,创立大数据经济学、大数据统计学理论。第二,在科技评价方法领域,主要针对多属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基础理论创新。第三,开辟了科技绩效、科技政策的系统测度理论。第四,在文献计量与科学计量指标领域,提出影响力指数、经典指数、扩散指数、CJH指数、速度影响因子、累计因子、次年因子、和谐指数、历史影响因子、历史h指数、R影响因子、特征因子百分位、h1-n指数、hn指数、htop指数、协调指数等,优化了z指数,CI指数等,提出被引峰值悖论,修正了影响因子。
技术经济、学术评价等,主要从事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
主要学术贡献:
第一,创立大数据经济学、大数据统计学理论。首次提出“大数据经济学”、“大数据统计学”的概念,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建模与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变革,提出计量模型多样性悖论问题,初步奠定了大数据经济学、大数据统计学理论。
第二,在科技评价方法领域,主要针对多属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基础理论创新。在多属性评价方法优化方面,优化了10多种评价方法;在多属性评价方法创新方面,提出了7种新的多属性评价方法;提出系统的多属性评价方法选择理论,给出了10多种选择方法;首次提出自然权重、设计权重、实际权重统一理论,从而彻底推进了多元统计技术;此外在主客观评价、同行评议、权重赋值、评价指标关系等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开辟了科技绩效的系统测度理论。在科技绩效评价与创新经济学领域,对科技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提升,提出一种新的科技政策测度方法和一种新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测度方法,综合采用应用经济、统计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对创新绩效进行全面测度。提出科技评价体系质量、科技评价效率等理论。开创了产业(区域)创新速度、产业(区域)创新质量、突击创新理论,提出技术创新金融理论。
第四,在信息经济领域,对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拓展了两者关系理论,同时在数字鸿沟、信息资源质量评价开展了一些创造性研究。
第五,在文献计量与科学计量指标领域,提出影响力指数、经典指数、扩散指数、CJH指数、速度影响因子、累计因子、次年因子、和谐指数、历史影响因子、历史h指数、R影响因子、特征因子百分位、h1-n指数、hn指数、htop指数、协调指数等,优化了z指数,CI指数等,提出被引峰值悖论,修正了影响因子。在学术期刊评价领域做出重要贡献;首次将存量指标的概念引入到科技评价,提出学术评价的时间悖论问题。
兼任全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十四五”学科组评议专家。
担任《计量与评价》辑刊副主编,《科技情报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报》《情报工程》期刊编委。《Journal of Informetrics》、《Information Discovery and Delivery》、《中国软科学》、《南开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研管理》、《情报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资源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现代财经》、《软科学》、《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期刊审稿人。
被评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优秀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高校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宁波市学术领军人才等,获得江苏省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1次,省级三等奖2次。
(一)代表性英文期刊论文
[1] Liping Yu,Yunlong Duan,Tianting Fa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new products in China's high-technology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20,219(8) 204–215. SSCI 一区
[2] Liping Yu, Huiyang Li,Zuogong Wang,Yunlong Duan. Technology imports and self-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 qua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9,214:44–52. SSCI一区.
[3] Yu Liping, Yu Houqiang. Does the average JIF percentile make a difference[J]. Scientometrics,2016,109(3):1979-1987, SSCI 一区
[4] Yu Liping,Academic Journal Evaluation based on Panel Data Analysi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9,3(4) 312–320,SSCI一区
[5] Yu Liping,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9,3(4):304–311,SSCI一区
(二)T1权威期刊论文
[1] 俞立平,张宏如.区域创新升级:如何从创新数量走向创新质量——基于统计学视角的模式识别及跃迁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No.386(02):35-45.
[2] 俞立平,张宏如,钟昌标,买买提依明·祖农.市场分割、创新政策与高技术产业创新[J].中国软科学,2022(05):22-34.
[3] 胡甲滨,俞立平,洪金珠.双循环下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研究[J/OL].科学学研究:1-16[2022-11-04].
[4] 俞立平,万晓云,钟昌标,段云龙,汤旭翔.技术市场厚度、市场流畅度与高技术产业创新[J].中国软科学,2021(01):21-31.
[5] 俞立平 李守伟 刘骏. 出口对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3):35-43
[6] 俞立平. 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 中国软科学,2013(7):177-183。人大复印资料收录
[7] 俞立平.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优先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05):21-28.
[8]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01):34-40.
[9] 俞立平,周曙东,钟钰.基于PANELDATA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05):138-141.
[10] 俞立平,周广澜,段云龙.职称差异对科研成果的影响机制研究——以人文社科研究为例[J].科研管理,2022,43(12):163-172.
[11] 俞立平,戴化勇,段云龙.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强度越大越好吗?——以人文社科项目为例[J].科研管理,2022,43(11):163-171.DOI:10.19571/j.cnki.1000-2995.2022.11.017.
[12] 俞立平 王冰. 市场设计理论下技术市场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2021.10网络首发
[13] 俞立平,戴化勇,蔡绍洪.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对外贸出口影响效应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10):116-125.
[14] 俞立平,钟昌标,王作功.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的互动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07):1-8. 《新华文摘》2018.18论点摘编
[15] 俞立平,李守伟,刘骏.技术来源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6,(04):61-67.
[16] 俞立平,方建新.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发展研究[J].科研管理,2015,(07):56-63.
[17] 俞立平.金融支持、政府与企业投入对科技创新的贡献研究[J].科研管理,2015,(03):57-63.
[18] 俞立平,隆新文,武夷山.特征因子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估计[J].科研管理,2012,(08):41-47.
[19]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06):173-179.
[20]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教育评价中主客观赋权方法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9,(04):154-161.
[21] 俞立平,彭长生.高校人文社科投入与产出互动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估计[J].科研管理,2013,(11):147-153.
[22] 俞立平.不同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及面板VAR模型的估计[J].科研管理,2013,(10):94-102.
[23] 赵公民,俞立平*,戴化勇.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高技术产业出口[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02):61-68.
[24] 俞立平.企业性质与创新效率——基于国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5):108-115.
[25] 俞立平,张矿伟,蒋长兵.推进代表作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情报学报,2021,40(04):345-353.
[26] 俞立平,王作功.z指数评价学术期刊的适用性及其改进研究[J].情报学报,2018,37(11): 1132-1139.
[27] 俞立平 王作功 张再杰. h指数的综合修正研究:htop指数[J]. 情报学报,2018(12): 1188-1192.
[28] 俞立平 王作功. 时间视角下h指数创新:h1-n指数与hn指数[J]. 情报学报,2017(4): 346-351
[29] 俞立平. 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筛选研究——指标数据综合拟合法[J]. 情报学报,2014,33 (3):296-304.
[30] 俞立平,,张全. 期刊评价中两类效用函数合成方法的本质研究[J]. 情报学报,2014,33(10): 1077-1082.
[31] 俞立平. 期刊特征因子与被引指标的协同性与相关性研究[J]. 情报学报,2013,32(9): 952-960.
[32]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值的实际差距研究[J]. 情报学报,2011,30(4): 435-440.
[33] 俞立平,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中标准分与原始分的比较研究[J]. 情报学报,2011,30(11): 1187-1193.
[34]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结构方程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J]. 情报学报,2010,29(1): 136-141.
[35] 俞立平 王作功 胡林瑶. 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8(5):780-787.
[36] 俞立平,章美娇,王作功. 中国地区高技术产业政策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8(1):28-36.
[37] 俞立平.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为什么会下降[J].科学学研究,2016,(11):1646-1654.
[38] 俞立平.创新速度、要素替代与高技术产业效益[J].科学学研究,2016,(06):930-937+950.
[39]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与指标体系关系的研究——以《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8,(05):927-931+912. 《新华文摘》2009.2篇目辑览
[40]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中指标相关关系修正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07):989-993+1010.
[41] 俞立平,熊德平.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的动态综合估计[J].科学学研究,2011,(11): 1651-1657.
[42] 俞立平,熊德平,武夷山.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08): 1141-1146. 《新华文摘》2011.12篇目辑览.
[43]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元评价对提高科技评价质量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04):512-516.人大复印资料收录
[44] 袁胜军,彭长生,钟昌标,俞立平*.创新驱动背景下企业外来技术比重变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07):39-48.
[45] 袁胜军,俞立平*,钟昌标,陈钰芬.创新政策促进了创新数量还是创新质量?——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20(03):32-45.
[46] 蔡绍洪,俞立平*.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企业效益--来自高技术产业的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7(05):30-37.
[47] 蔡绍洪,彭长生,俞立平*.企业规模对创新政策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9(09):37-50.
[48] 胡林瑶,俞立平*,段云龙.交通便利度、信息化对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03):101-109.
[49] 黄远浙,俞立平*,杨丽华.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基于科学与技术分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07):961-969. 《新华文摘》2013.19篇目辑览
[50]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TOPSIS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及在高次幂下的推广[J].统计研究,2012,(12):96-101.
[51] 俞立平.一种新的科教组合评价方法——共性数据排序选择模型[J].统计研究,2009,(07):103-108.
(二)T2权威期刊论文
[1] 俞立平.高技术产业技术积累:作用机制、绩效与问题[J].系统科学与数学,2021,41(12):3500-3516.
[1] 俞立平.效率视角下创新数量、质量与速度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11):58-76.
[2] 俞立平,周曙东,王艾敏.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测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6,(04):51-56+96.
[3] 俞立平,钟昌标.创新政策、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机理、大小、规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0,39(06):1060-1072.
[4] 张冕,俞立平.创新要素投入偏向:机制、测度及其效应研究——研发劳动力与研发资本之比合理吗?[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2,41(05):883-898.
[5] 俞立平.中国区域信息经济的技术进步与效率测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01):78-84.
[6] 俞立平,武夷山.基于成长曲线分析的学科发展差距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7):64-68.
[7]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中不同利益主体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2):43-47.
[8]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专家权重赋值优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07):38-41.
[9] 俞立平.信息资源与知识传播处理机制的构建及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101-105.
[10] 俞立平,孙建红.知识溢出下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综合绩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06):76-83.
[11] 俞立平.省际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04):88-97.
[12] 俞立平.长三角高技术出口:从产业集聚走向产业均衡——基于面板联立方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发现[J].国际贸易问题,2015,(10):120-130.
[13] 俞立平.基于PVAR的省际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12):10-18.
[14] 俞立平.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研究[J].经济学家,2007,(04):114-120.
[15] 俞立平,宋夏云,王作功.自然权重对非线性科技评价的影响及纠正研究——以TOPSIS方法评价为例[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8,2(06):48-57.
[16]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TOPSIS的信息资源间接测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40-43.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7] 俞立平.科技评价中关键指标的测度方法研究——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8):93-97.
[18] 俞立平.期刊影响力指标的时间异质性及其重构研究——基于多属性评价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109-114.
[19] 俞立平.“影响因子百分位”指标的特点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03-107.
[20] 俞立平.基于学术期刊视角的学科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04):5-11+28.
[21] 俞立平.历史影响因子:一个新的学术期刊存量评价指标[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02):89-92.
[22] 俞立平,刘爱军.指标数据分布与内部差距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影响——以JCR数学期刊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1):105-110.
[23] 俞立平,张全,刘爱军.不同学科多属性评价横向比较研究——以数学、物理学、生物学期刊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0):100-105.
[24] 俞立平,姜春林.科技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辨识度的测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03):38-41.
[25] 俞立平,武夷山.基于面板数据的地区科技成果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06):29-32+133.
[26] 俞立平,武夷山.基于学科杰出期刊标准分的学科水平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2):37-41.
[27] 俞立平,隆新文,武夷山.不同水平特征因子与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23-27.
[28]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研机构总量评价指标的改进研究——基于规模、质量、均衡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4):27-30+84.
[29]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145-149.
[30]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因子分析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08):146-149.
[31]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2):136-139.
[32] 俞立平.中国地区信息资源产出技术进步与效率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02):108-111+19.
[33] 俞立平.信息资源内涵及其传播、处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03):43-45+86.
[34] 俞立平.信息与人类个体行为关系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07):31-33+27.
[35] 俞立平.基于地区间差异的我国互联网发展数字鸿沟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02):21-24+30.
[36] 俞立平,周曙东.区域信息资源差距及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J].资源科学,2006(04):84-90.
[37] 俞立平.基于聚类分析的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选择研究——聚类结果一致度筛选法[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80-86.
[38] 俞立平. 影响因子的时间修正研究:R影响因子[J]. 图书情报知识,2016(4):69-74.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9] 俞立平.基于DEA的中国地区信息资源生产效率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8(01):22-27.
[40]周娟美,郭强华,王作功,俞立平*.科技评价指标值与评价属性背离及修正研究——基于多属性评价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2):100-108.
[43] 俞立平.不同来源科研经费对内贸与外贸贡献的比较——基于省际高技术产业的实证[J].财经科学,2013(04):111-119.
[44] 俞立平.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变化研究[J].财贸研究,2012,23(05):54-60.
(三)其他CSSCI类期刊论文
[1] 俞立平,冉嘉睿,罗宇舟等.计算社会科学发展演变及学科框架与学科结构[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7[2023-04-0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30308.1413.003.html.
[2] 俞立平.数字人文的学科结构、研究边界与发展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3,42(03):90-96.DOI:10.13663/j.cnki.lj.2023.03.012.
[3] 俞立平,舒光美.异类指标相关对学术期刊评价影响及修正研究[J].现代情报,2023,43(03):138-147.
[4] 俞立平,杜维.基于时效性与影响力关系的期刊分类及其特征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3,44(01):52-61.
[5] 俞立平.学术期刊主成分、因子分析评价值的判断标准[J].统计与决策,2023,39(02):35-40.DOI:10.13546/j.cnki.tjyjc.2023.02.007.
[6] 俞立平,胡林瑶.基于时效性变权的TOPSIS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23,42(03):151-157.
[7] 俞立平,罗宇舟,买买提依明·祖农.防止人为操纵背景下期刊学术质量测度研究——基于数据变权的方法[J/OL].情报理论与实践:1-13[2023-04-02].
[8] 俞立平,舒光美.一种期刊评价指标数据冗余消除法——独立信息测度[J/OL].现代情报:1-10[2023-04-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82.g3.20230302.1536.004.html.
[9] 俞立平,黄梦亭,金鹏.“破五唯”下代表作评价制度有效性和有限性思考[J/OL].情报理论与实践:1-7[2023-04-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62.G3.20230330.1149.006.html.
[10] 俞立平,杜维,苏光耀.线性学术评价权重失灵及其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2,41(12):32-40.DOI:10.13663/j.cnki.lj.2022.12.004.
[11] 俞立平.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3,39(04):5-9.DOI:10.13546/j.cnki.tjyjc.2023.04.001.
[12]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结果一致度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01:59-64. 人大复印
[13] 俞立平.规范使用SCI下科技评价的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0,41(02):64-69.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4] 俞立平.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内在关系及替代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6,02:25-27.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5]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的关系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06:99-102.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6] 俞立平,钟昌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投入产出互动关系研究——兼谈投入要素盲点问题的解决[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5(06):166-180.
[17] 俞立平,张宏如.突击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机制、绩效及风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06):63-75.
[18] ]俞立平,沈洁.数量与质量影响力下的学术期刊评价新指标——C刊影响因子和非C刊影响因子[J/OL].统计与决策,2022(20):26-30
[19] 俞立平,周朦朦,李隆铖.基于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的期刊分区及其特征研究[J/OL].情报科学:1-9[2022-10-12].
[20] 俞立平,潘伟波.学术评价中个体权重、整体权重与伪权重问题研究——以线性评价及JCR 经济学期刊评价为例[J].情报杂志,2022,41(10):163-169+198.
[21] 俞立平,张矿伟.区域物流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协调:理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2,38(15):175-179.
[22] 俞立平,夏芳.基于数据变权预防指标人为操控期刊评价研究——以管理学期刊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22,43(04):36-43.(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3] 俞立平,郑济杰,张再杰.地区市场分割对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22,10(01):12-26.(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4] 俞立平.人文社科“四唯”关系分析、危害比较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33(01):53-61.(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5] 俞立平.环境情报学: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研究[J/OL].图书馆建设:1-10[2022-11-04].
[26] 俞立平.人文社科研究投入绩效提升路径:可达目标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4):71-86.
[27] 俞立平.基于因子降维变权的特色期刊激励评价方法[J].情报杂志,2022,41(09):192-198.
[28] 俞立平,胡林瑶.学术评价中专家辅助赋权仿真与优化[J].统计与决策,2022,38(13):35-39.
[29] 俞立平.一种消除指标信息重叠的学术评价方法——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J/OL].情报理论与实践:1-7[2022-11-04].
[30] 俞立平.基于数据变权的防操纵CI指数修正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03):74-87.
[31] 俞立平,钟昌标,张宏如.双循环背景下市场分割、贸易保护与高技术产业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22(06):40-53.
[32] 俞立平.CRITIC评价方法的修正及在学术期刊评价中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2,41(05):56-62.
[33] 冉嘉睿,俞立平,琚春华,张再杰.人文社科TOP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力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22,41(07):189-196+115.
[34] 俞立平,何庆光,韩钰.赋权类非线性学术评价方法伪权重及权重失灵研究——以TOPSIS评价方法为例[J].情报杂志,2022,41(05):190-197.
[35] 俞立平,吴思慈,张宏如.技术市场发展与高技术企业创新差距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37(03):14-23.
[36] 俞立平,周朦朦,苏光耀.中国科研诚信政策的演化特征研究——基于1981-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情报科学,2022,40(05):51-58+64.
[37] 俞立平,张矿伟,张再杰.情报学在新文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思考[J].现代情报,2022,42(03):3-10+76.
[38] 俞立平,王龙华.一种基于惩罚函数的降低影响因子操纵方法:合理影响因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06):67-73.
[39] 俞立平,沈洁.基于论文下载与被引分区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02):260-266.
[40] 俞立平,钟昌标,王安然,林强文.创新政策的测度及不同政策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2(02):41-49+58.
[41] 俞立平,张再杰.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鲁棒性及产生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22,42(02):152-162.
[42] 俞立平.技术积累提高了区域创新数量还是创新质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7):30-40.
[43] 俞立平,万晓云.技术市场厚度、流畅度与创新速度[J].统计与决策,2022,38(01):158-162.
[44] 俞立平.突击创新的形成及对创新成果作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1):14-21.
[45] 俞立平,沈洁.创新政策与创新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协调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35-42.
[46] 俞立平,金珍珍.双循环背景下技术创新对国内国际市场影响研究——基于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21(12):81-92.
[47] 俞立平,郑昆.期刊评价中不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J].现代情报,2021,41(12):121-130.
[48] 俞立平,符茵茵.无权重非线性学术评价方法权重迷失与失灵研究——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05):37-45.
[49] 胡甲滨,俞立平.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与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02):49-59.
[50] 俞立平,祝建波.整体与个体视角下非线性学术评价伪权重研究——以加权TOPSIS法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04):67-74+104.
[51] 陈玉卿,俞立平.质量视角下中国区域人文社科研究水平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21,40(11):147-154.
[52] 俞立平.回归盲点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分析[J].软科学,2021,35(11):130-137.
[53] 俞立平,庞如超,周娟美.学术期刊学术传播水平评价——期刊传播因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11(04):133-140.
[54] 俞立平,杜维,苏光耀.线性学术评价中的伪权重与权重失灵问题研究——兼谈专家赋权的优化[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11):44-52.
[55] 俞立平.论文作者数能用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吗?——兼谈作者数与被引频次关系悖论[J].情报科学,2021,39(07):10-14+22.
[56] 陈玲敏,俞立平,张连桥.引文国际化对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研究——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12):26-33.
[57] 俞立平,邱栋,彭长生.创新集聚、创新质量与创新成果[J].统计与决策,2021,37(11):173-177.
[58] 曾强,俞立平.科技评价指标权重分类及对评价的影响研究[J].现代情报,2021,41(06):139-148.
[59] 俞立平,吴思慈,庞如超.技术市场厚度、市场流畅度与创新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2021(05):79-89.
[60] 俞立平.发明专利的空间分布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重心与区域差距视角[J].软科学,2021,35(06):35-43.
[61] 俞立平,邱栋,彭长生,张再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创新质量作用机制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21,9(02):29-42.
[62] 俞立平.基于影响深度与宽度的学术期刊综合影响指数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01):44-52.
[63] 俞立平.载文量异常下降背景下期刊有效信息密度测度研究——期刊信息密度因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04):92-99.
[64] 俞立平,李守伟.标准特征因子的特点与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09):990-993.
[65] 俞立平,宋夏云.期刊评价中非线性评价方法选取的检验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8):1063-1067.
[66] 俞立平,孙建红.总被引频次用于科技评价的误区研究——兼谈科技评价的时间特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6):829-832.
[67]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衡量学术期刊均衡发展的新指标——和谐指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04):621-623.
[68] 俞立平,周曙东.我国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基于Panel Data的变系数模型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02):23-27.
[69] 俞立平.论文空间分布与地区差距的时间演化特征研究——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例[J/OL].情报科学:1-6[2020-12-13].
[70] 俞立平,张再杰,琚春华.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特殊互动机制研究——兼谈两者关系研究的误区[J].情报科学,2019,37(07):11-15.
[71] 俞立平,王艳.学术期刊被引频次的时间分布规律研究――以图书馆、情报、文献学期刊为例[J].情报科学,2016,34(05):159-162.
[72] 俞立平,方丹丹.一个新的文献计量学存量指标——历史h指数[J].情报科学,2016,34(04):108-111.
[73] 俞立平.网络背景下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J].情报科学,2014,32(12):67-71+76.
[74] 俞立平.我国地区间信息鸿沟的实证研究——基于邮政、电信、互联网的动态分析[J].情报科学,2008(02):257-262.
[75] 俞立平,王艾敏.信息形成机制与信息源失真研究[J].情报科学,2007(07):992-994+1045.
[76] 俞立平.无形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06(03):365-367+381.
[77] 俞立平.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分析[J].情报科学,2006(01):29-34.
[78] 俞立平.区域创新政策评价的框架、测度与检验[J].地理科学,2020,40(10):1610-1617.
[79] 俞立平,王冰,陈钰芬.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差距的影响机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地理科学,2021,41(08):1364-1370.
[80] 俞立平.从时间周期看总被引频次与即年指标评价误区[J].中国出版,2014,(12):8-11.
[81] 俞立平,张再杰,肖成华.“以刊评文”的局限、本质及其辩证应用研究[J/OL].情报杂志:1-8[2021-03-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210208.1744.016.html.
[82] 俞立平,张矿伟.学术期刊影响速度、加速度与影响强度研究——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1,40(01):93-103+106.
[83] 俞立平.载文量下降下单篇论文长度与被引次数关系研究[J].现代情报,2021,41(01):137-143.
[84] 俞立平,庞如超,周娟美,姚丽霞.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对影响因子影响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21,40(01):196-20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64.G2.20201106.0948.004.html.
[85] 俞立平,阮先鹏,陈一涛,郭静东.基于因子-BP人工神经网络的期刊评价方法选择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11):128-135+153.
[86] 俞立平,沈洁.图情学多属性评价中无量纲化方法综述[J].情报工程,2020,6(04):4-14.
[87] 俞立平.科研投入对不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影响及互动机制研究[J].科技情报研究,2020,2(03):20-33.
[88] 俞立平,江菲.学术期刊论文下载量的年内时间规律研究[J].情报杂志,2020,39(04):140-144+126.
[89] 俞立平,周娟美.学术期刊扩散因子的改进研究——扩散指数[J].情报杂志,2020,39(12):188-192+156.
[90] 俞立平,宋夏云.评价型无量纲法、自然权重与线性科技评价[J].现代情报,2020,40(04): 120-127.
[91] 俞立平.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学术评价方法选择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1):63-70+56.
[92] 俞立平.指标标准化方法对科技评价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J/OL].情报理论与实践:1-14[2020-07-16].
[93] 俞立平,程凯林,庞如超.中国境内基础研究论文时空分布演变与政策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思考[J/OL].情报理论与实践:1-16[2021-01-0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62.G3.20201229.1733.004.html.
[94] 俞立平,阮先鹏,吴贤豪,吴凌挺.基于sigmoid函数的文献计量指标评价标准研究[J/OL].情报杂志:1-7[2020-07-16].
[95] 俞立平,张再杰.一个反映学术期刊研究热点的指标——热点指数[J].图书馆杂志,2020,39(06):19-25.
[96] 俞立平.学术评价中指标无量纲法对VIKOR评价的影响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07):126-133.
[97] 俞立平,周娟美.科技评价中兼顾均值与区分度的标准化方法研究——动态最小均值逼近标准化方法[J].情报杂志,2020,39(08):180-185.
[98] 俞立平.客观赋权法本质及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学术期刊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2):50-56.
[99] 俞立平.学术评价中一级指标测度方法研究——结构方程降维法[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0,10(05):76-84+65.
[100] 俞立平.载文量下降下论文篇幅与被引频次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0):50-54.
[101] 俞立平,王冰,张再杰.历时扩散因子与历时相对扩散因子的应用研究——以CSSCI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为例[J].情报杂志,2020,39(03):156-162.
[102] 俞立平,韩亚茹,张再杰.考虑载文量影响的h指数优化研究——hq_2指数[J].现代情报,2020,40(02):114-121.
[103] 俞立平,张再杰.外文参考文献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20,40(01):111-116.
[104] 俞立平.基于评价时效性的总被引频次评价改进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06): 74-81.
[105] 俞立平,宋夏云,王作功.评价型指标标准化与评价方法对学术评价影响研究——以TOPSIS评价方法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02):15-20+54.
[106] 俞立平,万晓云,姜春林,张再杰.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内稿比例与学术影响力[J].情报杂志,2019,38(11):134-137+133.
[107] 俞立平,万晓云,琚春华.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过度自引的修正研究——自然影响因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11):62-68.
[108] 俞立平,万晓云,项益鸣,琚春华.一个评价学术期刊知识扩散深度的新指标——CJH指数[J].情报杂志,2019,38(08):145-150.
[109] 俞立平,琚春华.基于被引刊数的期刊知识扩散特征与速度研究——流量扩散速度与存量扩散速度[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9):47-51.
[110] 俞立平,郭强华,张再杰.科技评价中因子分析信息损失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19,35(05):5-10.
[111] 俞立平,郭强华.被引峰值悖论及影响因子的修正研究:时间影响因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7):54-58.
[112] 俞立平,郭强华,万晓云,刘骏.学术期刊机构指数AAI与影响力关系研究——以图书馆情报文献学期刊为例[J].现代情报,2019,39(03):144-149.
[113] 俞立平,琚春华.学术期刊影响速度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9,39(07):58-63+143.
[114] 俞立平,琚春华.一种兼顾协调发展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因子几何平均法[J].情报杂志,2019,38(01):194-199+170.
[115] 俞立平,宋夏云,王作功.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期刊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关系研究——以情报学期刊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0):81-87.
[116] 俞立平.线性科技评价中自然权重问题及修正研究——动态最大均值逼近标准化方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10):27-33.
[117] 俞立平,伍蓓,刘骏.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学术期刊评价——协调TOPSIS[J].情报杂志,2018,37(10):189-193.
[118] 俞立平,伍蓓,袁永仪,张再杰.科技评价中非线性评价方法筛选的检验研究——因子回归检验法[J].情报杂志,2018,37(09):64-70.
[119] 俞立平,万晓云,王作功.载文量、引文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的时间演变研究——以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期刊为例[J].情报杂志,2018,37(08):133-138+44.
[120] 俞立平,袁永仪,王作功.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CI改进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1):69-72.
[121] 俞立平,刘骏.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法适合科技评价吗?——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J].现代情报,2018,38(06):73-79+137.
[122] 俞立平,伍蓓,储望煜,王作功.外文引文比与影响因子关系及对科技评价启示[J].情报杂志,2018,37(06):108-112.
[123] 俞立平,宋夏云,邹文璨,王作功.科技评价权重的本质研究[J].情报杂志,2018,37(02):117-121.
[124] 俞立平,王作功.一个新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特征因子百分位[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1):58-61.
[125] 俞立平,王作功,孙建红.时间窗口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10):137-140.
[126] 俞立平,姜春林.科研评价中客观评价法可靠吗?——一个多角度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7(04):106-110.
[127] 俞立平,刘骏.学科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研究——基于学术期刊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6,35(09):130-134.
[128] 俞立平.来源指标与被引指标关系及对期刊评价的影响——以JCR数学期刊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Z1):94-100.
[129] 俞立平,董楠楠.地区经济管理类学科评价及与GDP关系研究——以学术论文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07):217-222.
[130] 俞立平,李磊.期刊影响力指标的幂律分布特征与差异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03):85-88.
[131] 俞立平.学术期刊h指数的时间演变规律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01):96-99.
[132] 俞立平,刘爱军.主成分与因子分析在期刊评价中的改进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12):94-98.
[133] 俞立平,刘爱军.期刊评价中TOPSIS的漏洞研究——权重单调性[J].情报杂志,2014,33(11):131-135+192.
[134] 俞立平,张晓东.基于熵权TOPSIS的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11):181-186.
[135] 俞立平,姜春林.学术期刊评价的视角、基本问题与发展展望[J].情报杂志,2013,32(05):110-114+144.
[136] 俞立平.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投入要素的贡献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5):32-38.
[137]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修正TOPSIS及其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06):103-107.
[138] 俞立平.软科学评价问题探究[J].情报杂志,2012,31(05):80-83.
[139] 俞立平,武夷山.阿罗不可能定理对科技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兼谈定序评价与定值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03):123-126.
[140]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结果标准化方法及对组合评价的影响[J].情报杂志,2012,31(01):41-46.
[141] 俞立平,武夷山.科技评价中标准化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09):66-71.
[142]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方法的检验与修正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Z1):110-115.
[143]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评价者与外部专家的互动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05):81-84.
[144] 俞立平,武夷山.学术期刊客观赋权评价新方法——指标难度赋权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04):64-70.
[145]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高校社科类学术期刊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04):1-4.
[146]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模拟权重的动态变化研究[J].软科学,2011,25(04):135-140.
[147]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一种新的客观赋权科技评价方法——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DIDF[J].软科学,2010,24(11):32-37.
[148]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可比性研究[J].编辑学报,2010,22(05):381-384.
[149]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知识与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率的测度模型[J].科技与经济,2010,23(05):3-6.
[150]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指标初步筛选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05):116-121.
[152]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非线性科技评价方法合适性测度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02):44-46+65.
[153]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效用函数合成方法的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01):106-110.
[154]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选择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2):64-67.
[155]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中主成分分析法应用悖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09):84-87.
[156]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极值法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04):22-27.
[157]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灵敏度分析研究——单个指标与组合指标[J].软科学,2009,23(08):1-4+10.
[158]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择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08):20-23.
[158]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权重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07):148-150.
[159]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体系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编辑学报,2009,21(03):189-192.
[160]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DEA与BP神经网络的科技投入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06):143-146.
[161]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取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9,28(03):75-77+100.
[162]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指标相关消除方法——相关系数调整法[J].情报杂志,2009,28(02):3-6.
[163] 俞立平.信息资源测度悖论与信息资源测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9):139-141.
[164] 俞立平,郑彦宁,潘云涛,武夷山.数据包络分析在科技评价中的指标优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04):105-109.
[165] 俞立平,周曙东.我国地区间互联网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以网站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10):98-100.
[166] 俞立平.信息资源鸿沟与经济发展的世界比较[J].情报杂志,2006(04):90-91+94.
[167] 俞立平.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2):32-34.
[168] 俞立平.基于Panel Data的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2):74-77.
[169] 俞立平.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修正研究[J].情报杂志,2005(12):22-24.
[170] 俞立平,周曙东.我国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5(10):22-23+21.
[171] 俞立平. 高技术产业政策:促进出口还是服务内需[J]. 当代经济研究,2020(12):92-104
[172] 俞立平.中国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的演化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20(09):4-7.
[173]俞立平,邱栋,彭长生.产业创新速度、要素投入与创新成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10):83-94.
[174] 俞立平,郭楚晗. 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与创新集聚[J]. 软科学,2020(11):1-6+13
[175] 俞立平.出口比重下降背景下中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研究[J].亚太经济,2020(02):107-115+151-152.
[176] 俞立平,龙汉,彭长生.创新数量与质量下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绩效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3):81-95.
[177] 俞立平,龙汉.创新:集聚、速度与升级[J].上海经济研究,2019(11):5-17.
[178] 俞立平,宋夏云,蔡绍洪.科研劳务费对创新贡献的门槛效应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科学基金,2018,32(02):174-182.
[179] 俞立平,蔡绍洪,储望煜.协同创新下产业创新速度的要素门槛效应——基于高技术产业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1):118-125.
[180] 俞立平,宋夏云,储望煜.产业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及要素投入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18(08):34-41.
[181] 俞立平,方建新,王作功.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行业比较——以航空航天与计算机及办公产业为例[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32(05):12-21.
[182] 俞立平,孙建红.产业创新速度作用机制与门槛特征——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7(08):35-42.
[183] 俞立平,钟昌标.群模型:未来宏观计量经济研究的一种新模式[J].统计与决策,2017(08):2+189.
[184] 俞立平,李守伟,刘骏.企业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12):54-59.
[185] 俞立平,刘骏.“计量模型多样性悖论”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11):20-26.
[186] 俞立平.不同高技术产业创新路径绩效比较研究——基于系统广义矩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6):83-92.
[187] 俞立平.大数据经济学的概念、框架与学科定位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0(06):3-7.
[188] 俞立平,方建新,孙建红.中国不同创新模式绩效的总体测度及关系研究[J].经济经纬,2015,32(02):81-86.
[189] 俞立平,宋夏云,刘爱军.自主研发投入对高技术创新贡献的时空差异[J].中国科技论坛,2015(02):11-14+19.
[190] 俞立平.不同渠道经费对科学与技术贡献的比较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03):95-101.
[191] 俞立平.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绩效的地区差距研究——基于动态面板变系数模型的估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4):63-68.
[192] 俞立平.我国金融与海洋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10):121-124.
[193] 俞立平.科技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外贸与内贸贡献的比较研究——基于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视角的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2):52-61.
[194] 俞立平.银行贷款、政府及企业科技投入贡献的纵向差距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的估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04):28-32.
[195] 俞立平,燕小青,熊德平.金融规模、金融调控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08):11-20.
[196] 俞立平,万崇丹,赵丙奇.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分类、结构与地区差距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08):55-58.
[197] 俞立平.中国省际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估计[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03):110-115.
[198] 俞立平.中国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研究——金融发展的阶段划分及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05):42-47.
[199] 俞立平,俞海山.银行信贷、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理想贡献研究——效率视角下的面板数据估计[J].科技与经济,2012,25(02):65-69.
[200] 俞立平,熊德平.无效率损失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贡献——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32(02):97-105+112.
[201]俞立平.影响力指数:一个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新指标[J].图书与情报,2018,No.184(06):129-135+140.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创新与方法研究,2021,国家社科基金,主持,2021-2023,在研
[2] 学术评价与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19FTQB011,国家社科基金,主持,2019-2021,已结题
[3] 技术创新金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3FGL007,主持,2013-2014,已结题
[4] 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地区差距的理论与实证,国家社科基金,11FTQ006,主持,2011-2012,已结题
[5] 科技评价中多属性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10FTQ003,主持, 2010-2011,已结题
(二)省级项目
[1] 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机制与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7YJA630125,2017,主持
[2] 制造业从数量型创新向质量型创新转型机制研究,Z21G03000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2021-2023
[3] 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与评估体系研究,浙江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15C25024,2015,主持
[4] 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竞争力研究可行性报告,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5] 双循环背景下创新韧性的测度及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国家统计局课题,2021-2022,主持
[6]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多属性评价立体动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20-2021,12万,在研。
[7] 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商务部重点课题,2015SWBZD03,2015,主持
[8] 浙江省全面创新的评价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17NDJC107YB, 2016,主持
[9] 省际基础研究绩效的差距与影响因素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主持
[10]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协调的矛盾与问题研究,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3,主持
[11] 宁波创新驱动发展障碍、成因与公共治理对策研究,宁波市软科学重点课题,2015A10046, 2015,主持
主要著作
1.俞立平《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创新与方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
2.俞立平 《计量视角下科技评价问题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7
3.俞立平 《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10
4.俞立平 钟昌标 《高技术企业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1
5.俞立平 《大数据下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5
6.俞立平 《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学习出版社,2012.11
7.俞立平 《技术创新金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2
8.俞立平 《科技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学习出版社,2011.9
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访问本教师主页 总访问量:10
|